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华为将成为明年台积电7nm芯片顶级客户|物联网风向10月22日
2018-10-22
1、定了!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
2、苹果“掌门人”敦促彭博撤回“恶意芯片”不实报道
3、华为将成为明年台积电7nm芯片顶级客户
4、抢占AI风口 华为、OPPO纷纷公布人才培养计划
5、阿里健康启动AI开放平台 12家医疗AI企业入驻
6、特斯拉被质疑夸大宣传 官网撤下“全自动驾驶”
7、工信部:一个亿万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应运而生
8、多地出台政策促新能源汽车发展 公共机构带头推广
物联中国年度盛典,一场不容错过的IoT产业盛宴,参展观展首选CIoTF 2019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
1.定了!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19日晚发布消息,港珠澳大桥将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从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到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
△港珠澳大桥
19日,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穿梭巴士票价,港珠线与港澳线同价。以人民币计算,日间正价票价为58元,时间为6:00至23:59;夜间正价票价为63元,时间为0:00-5:59。儿童、老人等可购买5折优惠票。
△广东珠海,港珠澳大桥口岸
2018年8月23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港珠澳大桥收费站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确定为: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150元/车次,大型客车(过境巴士)200元/车次,穿梭巴士300元/车次,普通货车60元/车次,货柜车115元/车次,收费标准以人民币结算。
△港珠澳大桥收费站
据悉,港珠澳大桥主桥仅在珠海设1个收费站,该收费站包括20条收费通道。内地ETC和香港快易通可在桥上自动扣费。现金缴费需使用人民币,非现金结算以人民币计价。同时,民众还可使用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方式付款,收费标准以人民币为基准,港澳两地按照扣费时的汇率实时换算。
(来源:人民日报)
2.苹果“掌门人”敦促彭博撤回“恶意芯片”不实报道
针对美国《彭博商业周刊》所谓中国在一些美国科技产品中植入“恶意芯片”的报道,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公开表态说,彭博报道失实,应予撤稿。这是苹果公司首次对该报道公开提出撤稿要求。
库克在美国“嗡嗡喂”新闻网站19日发表的专访中说:“报道中关于苹果的部分纯属虚构,他们需要正确面对,撤回报道。”
库克说,他从一开始就参与对“恶意芯片”报道的回应,并曾与公司总顾问一道与彭博记者对话,“我们清楚地告诉对方这一切都是子虚乌有,并回答了他们的所有问题。每次他们带来的故事都有变化,而我们的每次调查都什么也没发现”。
库克说,彭博记者从未向苹果提供有关“恶意芯片”的任何具体细节。
库克说,苹果公司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查阅了公司电子邮件及数据、财务、货运等记录,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根本不存在植入“恶意芯片”一事,彭博报道不属实。
当被问及是否有可能苹果产品被植入“恶意芯片”而他不知情时,库克回答“这种可能性事实上为零”。
《彭博商业周刊》前些时间报道称,苹果、亚马逊等美国科技企业的产品都被中国植入一种“恶意芯片”。苹果随即发表声明并致信美国国会,否认自己产品中被植入“恶意芯片”,明确指出彭博报道内容错误。
这篇报道的消息源之一、美国安全专家乔·菲茨帕特里克批评该文“断章取义”,他17日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新华社记者说这篇报道使自己“身陷窘境”。
《彭博商业周刊》的报道不仅被遭点名的各家公司否认和指责,也受到多方质疑。一些美国计算机安全专家认为,该报道中提及的技术手段大都建立在记者凭空揣测基础上,没有任何事实证据。
(来源:新华社新闻)
3.华为将成为明年台积电7nm芯片顶级客户
据外媒phonearena报道,芯片制造公司台积电表示,其明年7nm芯片的主要客户将是苹果,华为和高通。高通将依靠台积电生产其下一代旗舰产品Snapdragon 800系列移动平台SoC。苹果将使用台积电生产支持2019款iPhone 的A13芯片组。同样依靠台积电7nm工艺的还有其他芯片设计商,如AMD,Nvidia和Xilinx等。
7nm制程芯片将占2018年台积电收入的10%,并且明年台积电开始采用极紫外光刻(EUV)时将超过20%。上周台积电首席执行官CC Wei告诉投资者,此类芯片的批量生产将于2020年开始。
台积电明年7nm芯片的大部分生产仍将采用台积电第一代7nm技术制造。由于苹果、华为和AMD的订单,7nm产量的增长预计将推动台积电明年的收入增长。
截至今年年底的本季度,台积电预计收入将在93.5亿美元至94.5亿美元之间。这将比上一季度增加10%至11%。今年全年,台积电估计收入增长率为6.5%,低于最初预测的7%至9%的收入增长。
(来源:IT之家)
4.抢占AI风口 华为、OPPO纷纷公布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不是在推出AI手机,就是在推出AI手机的路上。但是眼下,专业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阻碍AI技术进一步发展、应用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10月20日下午,OPPO宣布正式启动“贝尔计划”,启动资金达2亿元人民币。OPPO计划通过科研课题联合开发、人才培养体系、科技赛事支持和青年成长激励四种形式与全球顶尖高校开展合作,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影像和新材料等科技领域。同时,OPPO还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立“OPPO-浙江大学联合创新中心”。
而就在本月上旬,华为在其全联接大会上也宣布了“沃土AI开发者使能计划”,计划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AI人才培养,三年培养100万开发者。
“(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了竞争的无人区,现在很多东西都需要探索”,OPPO副总裁、人力资源与战略部总裁蒋安奕说道。在他看来,“5G、AI等前沿科技将深刻影响全球科技格局,而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科研人才将成为推动科技变革的关键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贝尔计划与全球顶尖高校开展合作,开放OPPO的科研平台,联动产业优质研发资源,共同培育出更多创新型年轻科研人才。”
据了解,OPPO贝尔计划的首批启动资金为2亿元,但未来不设投入上限,研发方向主要聚焦在AI、5G、大数据、影像和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预计未来四年贝尔计划将覆盖全球20所院校、55个院系,覆盖超过12万名高校学生。
本月上旬,华为也在其全联接大会上宣布了“沃土AI开发者使能计划”。该计划包括三个方面:面向开发者、面向合作伙伴和面向高校人才培养。其中,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计划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AI人才培养;在开发者方面,计划三年培养100万开发者。
华为与高校的合作包括提供华为云AI资源与AI套件支持、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发AI课程、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AI学院与研究院等。目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已加入该计划。
据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介绍,未来会有更多高校加入该计划,国外的大学也会被纳入计划,而华为也会重新审视资金是否足够。“未来华为将为开发者提供免费训练,设立训练营,举办AI开发者大会等。”
AI成为下一个风口,相关人才稀缺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手机厂商的竞争开始从“拼销量”向“拼品质”转型。而相较于去年上半年燃起的摄像头大战、下半年打响的全面屏大战来说,AI和即将被商用的5G技术更作为智能手机的变革者更被看好。
根据《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而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全球共有三百多所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供给AI领域的毕业生只有约2万人,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创业公司、巨头公司之间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有时候为招募AI人才,科技巨头甚至向其抛出百万年薪的橄榄枝。但对公司来说,能够获取顶级AI人才还不够,有持续人才的输送能力更为重要,这或许也是OPPO和华为大手笔投资AI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因。
此外,OPPO也在致力于改变外界对其品牌的固有印象。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国内整体手机市场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OPPO的销量为3808万部,排名第一。但外界普遍将OPPO近年来的成功归功于其大量的线下渠道以及大手笔的娱乐营销,而科技和研发等因素则显少被提及。
对此,蒋安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产品、品牌、营销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原来对外的展示,可能给大家带来一些错觉,但我们内部清晰地知道,我们本质上是一家科技公司。今年我们会有一些变化,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也会加大招聘和招募的比重,现在我们主要招募岗位中的70%~80%都是研发人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5.阿里健康启动AI开放平台 12家医疗AI企业入驻
10月20日,阿里健康宣布启动面向医疗AI行业的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目前,已经有12家医疗AI公司首批入驻该平台。
今年9月份,在云栖大会上,阿里整合内部资源加快在AI医疗领域的布局,阿里健康与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宣布共建ET医疗大脑2.0。阿里健康副总裁柯研表示,新建立的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将与阿里巴巴之前推出的系列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一起,成为ET医疗大脑2.0的矩阵。
官方介绍,今日启动的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是由阿里健康联合包括图玛深维、北京连心医疗、医准智能、东华原、武汉兰丁在内的12家医疗健康AI生态伙伴共同建立而成。阿里健康AI开放平台面向医生和科研人员、开发者提供各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服务。面向医生,平台提供各种医学人工智能服务应用,如智能肺AI帮助筛查肺结节等肺部疾病、乳腺钼靶AI帮助筛查并预测早期乳腺癌、肿瘤靶区自动勾画系统提升肿瘤放疗专业度、糖尿病AI帮助医生给出更加科学用药建议等。同时,平台还面向科研人员、开发者提供医疗人工智能模型建模、训练及开放应用等基础服务。平台旨在帮助合作方带来更多用户使用量、更多医疗机构应用、更专业的技术支持,最终给用户带来全周期健康服务,使后者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柯研表示,“医疗AI是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领域,而阿里健康已经在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中积累了一些技术和经验。我们牵头成立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是希望将经验分享出去,帮助更多志同道合者优化医疗AI产品并投入实际应用,这也是我们成立开放平台的初心。”
(来源:DoNews)
6.特斯拉被质疑夸大宣传 官网撤下“全自动驾驶”
近日,马斯克由于担心“全自动驾驶”会让客户产生混淆,无法保证驾驶员的中心地位,特斯拉从公司网站的订单页面中撤回了此前的主打卖点“全自动驾驶”。由欧洲多国政府参与的监管机构也批评特斯拉,对其Autopilot自驾系统夸大宣传,可能误导消费者。
对此,马斯克几天前在推特上称,这个选项将会在“菜单外”临时提供,但不会再存在于菜单中,在公司准备好推出全自动驾驶功能之前不会再出现。
Euro-NCAP和汽车保险行业创办的研究机构Thatcham还进行了一项针对车主的调查,调查询问了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1567名车主。结果发现,美国大部分驾驶员认为现在可以买到真正的自动驾驶车,但其实并不能。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7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现在就可以买到自动驾驶汽车,在使用自动驾驶仪等半自动驾驶系统时,11%的驾驶员“会想要小睡一会”。这太危险了:特斯拉要求用户将手放在方向盘上,汽车可能需要将控制权交还给驾驶员。
而事实上,“Autopilot”的涵义就是全自动化的系统,不需要驾驶员。
2016年5月,一名美国佛罗里达州的Model S车主在使用特斯拉“Autopilot”模式时发生事故,导致汽车撞向卡车,车主不幸身亡。当时,特斯拉就对此次事故发表意见:Autopilot功能与飞机的自动巡航类似,可以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使用。
但是,有限的场景测试结果清晰地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法律上也不允许这样的系统上市销售。系统手册中说,该系统仅供在高速公路和有限的道路上使用,但并不是在地理上加以限制,因此可以在任何设有清晰路标的道路上使用。
同年,德国政府要求特斯拉停止使用Autopilot一词,认为这是“误导”消费者。当时的德国交通部长还致函特斯拉,指出这一表述“具有误导性”,并且要求“避免误解和虚假的客户期望”,特斯拉当时强硬回应,不会改名,司机在使用Autopilot必须跟踪和控制车辆。
不久之后,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也提醒特斯拉车主,强调该功能只是一个辅助装置,并且车辆不是“高度自动化的车辆,可以在没有驾驶员的持续关注的情况下操作。”
(来源:猎云网)
7.工信部:一个亿万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应运而生
在10月21日举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的管理规定》。
“多年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无线电频率与汽车会联系在一起。”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远生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一个亿万级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产业正应运而生。
目前,无线电频率已经成为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领域。谢远生表示,2020年-2025年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型汽车将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工信部规划20MHz带宽频率资源,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中长期频率使用需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8.多地出台政策促新能源汽车发展 公共机构带头推广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21万辆。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地方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共机构带头推广、差异化交通管理成为特点。
多地设新能源汽车增长目标 公共机构带头推广
近日,《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提出了“2018-2020年全省推广新能源汽车15万辆以上标准车”的目标。
今年以来,包括山东、江苏、江西、安徽、云南、天津等地都密集出台相关文件,设定了本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
例如,本月《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5万辆左右。
云南上月公布的《云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中提出,2018年计划在全省推广新能源汽车5万辆。
天津今年下半年公布的《天津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里也提到,2018至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车2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比例到2020年提高至4.5%。
除了在数量上设定增长目标,不少地方都明确提出,公共机构要带头推广新能源汽车。
山东近期公布的《山东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中规定,省级党政机关配备公务用车,除有特殊工作要求外,应当全部配备新能源汽车。
云南也提出,公共机构带头推广新能源汽车。新增一般公务用车、特定业务用车和固定区域内执法执勤用车除新能源汽车不能满足功能需要以外,全部采购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江西明确,鼓励公共服务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2018-2020年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务、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分别不低于30%、40%、50%。
配套跟进:多省份拟增设充电桩、减免停车费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增加,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否能满足民众出行需求,受到广泛关注。
针对配套设施建设,各地政府也均明确了实施目标与方案。
如,海南提出到2020年底,全省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万辆以上,建设充电桩2.8万个以上。
云南计划2018年昆明等滇中城市群及城际高速公路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个,集中式充电站新增140座以上。
江苏、天津也都提出,要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
此外,不少地方还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差异化交通管理,为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例如,云南提出,2020年底前,国有资本管理的停车场对新能源汽车2小时内免收停车费。到2020年底前,经营性充(换)电站向用户收取的充电服务费不超过0.8元/度。
江西也提出,放宽新能源汽车交通限行限制,推广专用号牌,方便新能源汽车通行和管理。各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减免新能源汽车停车费。逐步放开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费管理,降低充电服务成本。
广西规定,对在广西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在政府投资或利用国有资源设立的公共停车场和市政道路两旁停车位进行停车的,一律减半征收停车费。纯电动城市物流配送车入城不受限制。
发展势头迅猛:中国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可以用“迅猛”来形容。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本月17日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35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21万辆 ,其中纯电动汽车17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53%。
从销售数据来看,2018年1月份至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0.1万辆,同比增长了88%。近5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0%,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截至今年7月份,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7.5万个,同比增长52%,新用户私人安装率接近80%,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吸引了资本、人才、技术加速集聚,带动了产业投资就业。
据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就超过了7000亿元,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投资新增投资额的50%以上。
根据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另外,依照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来源:中国新闻网)